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台灣的驕傲!首部國產自製循環水肺 - 祥瑞牌慶發號專訪 Proud of Taiwan,the ever first homemade Rebreather in Taiwan

在循環水肺的世界中,除了各廠家眾多機種的爭奇鬥艷之外,還有一個自成一格的領域是我們很少接觸到的 - 那就是Homebuild Rebreather,是的,DIY,做一部你自己的循環水肺!

我平常的CCR潛伴 - 祥瑞牌慶發號CCR!右邊是來自北歐丹麥的JJ-CCR

在台灣,不但廠製的機種難得一見,diy的循環水肺應當是聞所未聞,至少孤陋寡聞的筆者除了現在要介紹的這部homebuild rebreather之外,尚未聽聞過在台灣有其它的作品~

常在南台灣恆春地區下水的潛友,應該對上圖中間這部CCR略有耳聞或甚至在後壁湖一帶看過多次,它就是本文的主角 - 台灣第一部國產自製的循環水肺 祥瑞牌慶發號CCR!
它的研發者,就是咱們熟悉的老朋友,祥瑞潛水的老板兼工友 - 陳教練。

先說明一下,它真正的名號我迄今不知,這祥瑞牌慶發號是好友們之間開玩笑的命名,參考靈感來自後壁湖漁港的漁船,我想在了解了它的氣質內涵後,它應當配得上另一個更威風的名號才是,這點就留給建造它的人來傷腦筋了


慶發號的正面

慶發號目前現有的架構上,是一部恆定流量供氧的手動版CCR(mCCR),在水中靜態下,潛水員不需手動灌氧就能維持一個安全範圍的PO2位準(PO2 level),詳細的供氣流量待後續再補上,但此一供氧流量可是陳教練耗費了大量測試時間和計算才得到的數據;但動態情況下,潛水員則必須依照需求手動補充灌注氧氣或稀釋氣。

正面最明顯令人注意的元件就是對應氣囊和迴路管,筆者個人的觀察,對應氣囊的部份是以Megalodon的元件為基礎,手動閥、OPV和ADV的位置也大致相仿,對應氣囊的大小及形狀,則經過了很多次的修改與測試,目前的構型算是陳教練本人比較滿意的架構。

讓我們從左邊開始,圖中綠色管線是連接到氧氣氣瓶的手動氧氣灌注閥,背後黃色管則是緊急脫離(Bailout)用的二級頭,它直接由稀釋氣氣瓶(air)分接出來,左側迴路管是進氣側迴路管(inhale loop),中段部分盒狀的裝置就是連接對應氣囊的T型閥(T-piece)兼氧感測器座(O2 sensor housing),O2 sensor就安裝在此處,由此再外接一條纜線連接到PO2顯示器上。目前本機種仍處於開發階段,只先配置一個氧感測器,未來若是接單生產的話,可擴充到3個氧感測器。

中間部分是BC氣囊的充排氣管,最右邊是排氣側的迴路管(Exhale loop)和稀釋氣手動閥(Diluent additional manual valve),正面藍色是目前配賦的鋁質背板,氧氣和稀釋氣手動閥都採用現成製品,與乾衣上用的充氣閥相同,Meg原廠到目前也是相類似的設計。


上圖我們可以清楚的觀察到白色的裝置就是自行研製的ADV(自動稀釋氣灌注閥),當下潛或對應氣囊中氣體容積不足時,潛水員只要稍加吸氣,就會啟動這個機械裝置,將稀釋氣補充到迴路中,最右邊的氣瓶則是稀釋氣瓶(Diluent tank)。


T型閥和氧感測器座的近照特寫,右邊是現成製品的PO2顯示器

PO2顯示器的近拍特寫,9V電池電源供電,一同封裝在壓克力材質的筒型防水盒中,陳教練表示實際使用上體積稍大,但這點很容易改善(換一個就是了~)!

氧氣氣瓶,目前配置的氣瓶為0.87公升的規格,非常輕巧,上方的綠色管就是連接到對應氣囊上的氧氣手動閥的供氣管,下方綠色管則是連接到氧氣瓶一級頭的高壓錶管,訂製的短管和迷你型高壓錶仍為測試構型,大幅減小體積;背後底部橫置的氣瓶則是緊急脫離氣瓶,圖中的二級頭就是連接到這支氣瓶,在必要時提供OC氣源。

氧氣氣瓶壓力錶與氧氣手動閥的近拍特寫

稀釋氣氣瓶,0.87公升內容積,體積相當小,提供了ADV和稀釋氣手動閥MAV的氣源需求

雙軸式吸附罐(Biaxial scrubber)

吸附罐(Scrubber)的設計絕對是本機的特點之一,眼尖的人可能覺得有點熟悉 : 是的,KISS Rebreather也有二款機種是採用相同的設計,分別是KISS Sport以及KISS Spirit SCR(半密閉循環水肺)這二款。


KISS Sport rebreather

Sport的雙軸式吸附罐

拆掉接頭後的Sport吸附罐本體,罐內為吸附劑(Sorb)

2013年剛發表的KISS Spirit SCR,同樣採用Biaxial吸附罐設計,國外報價$4890USD

這種雙軸式的軸向吸附罐(Biaxial scrubber)設計,在縮小體積、和不減少氣體吸附行程之間取得了一個巧妙的平衡,潛水員吐出的廢氣,從左邊的第一道吸附罐進入向下流動,在左吸附罐上方進口有一條管線接頭,就是來自氧氣氣瓶的供氣管,內含了一只定供量供氧的流量噴嘴(Orifice),記得沒錯的話注氧量是0.8公升/每分鐘(已確認),經過第一道吸附行程並混合了定量注氧的氣體到達底部後,向右方流動,向上經過第二道吸附罐行程,再進入進氣側的對應氣囊(Inhale counterlung),等待潛水員下一個吸氣循環。

整個結構與尺寸,都是陳教練花了無數的時間和潛水測試得來的,他也成功的研製了單向的軸向吸附罐,但他覺得測試結果並不滿意,因此捨棄了單向吸附罐的構型。

慶發號吸附罐的上方特寫,下方二邊藍色管路裝置分別是稀釋氣與氧氣的歧管總成(manifold)

第一道吸附罐進口處的氧氣噴嘴(orifice),提供恆定流量的氧氣,維持迴路中基本的氧分壓

緊急脫離氣瓶(Bailout tank),內容積一樣是0.87公升的迷你瓶,橫置在機座底部,很棒的位置

慶發號的呼吸閥(DSV,Dive Surface Valve)

基本上慶發號的DSV可說是Meg DSV的迷你版,陳教練將迴路管徑與DSV縮小尺寸,這款DSV本體外殼是請工廠塑膠射出成型,內部白色部分的閥門機構則是陳教練親自手工DIY出來的元件,你可以看見他用簽字筆做了一些記號,二側還有許多銼刀打磨的痕跡,十足的DIY精神!看看Meg DSV拆開,不也就是這個樣子嗎!

慶發號的DIY氣瓶掛戴系統(Cylinder mount system)

另外值得一書的就是慶發號也有自己的氣瓶掛戴系統(Cylinder mount system),在安裝拆解裝備時提供了相當的便利性,看看Meg原廠掛戴系統的報價和實際成品,你真的會覺得咱們台灣郎厲害的很!!

目前慶發號實測的安全極限深度是-40公尺,仍持續的改進研發中,在沒有其它資金與工廠的奧援下,陳教練獨立開發慶發號的時間與金錢,委實難以為外人所道之!

也許慶發號的外表不夠炫麗,但你若了解咱們台灣中小型加工業的能力後,要造出一部外觀威風的rebreatehr真的是 - piece a cake 一塊蛋糕!!排除義和團式的民族阿Q情緒,真正的背後細節在於know how與design!!

由於本文是隨興之作(這跟慶發號的精神差不多),詳細的作業能力與規格後續再與陳教練請益補上,據個人所知,這套國產首發的自製循環水肺,早在2008年就開始了開發工作,其間歷經了無數的構型改進與測試,不論是同業之間或是本地的潛水圈內,大加讚賞者有之,嗤之以鼻者亦不乏其人,這世間原本就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有這些反應本不足為奇,就算是國外的廠製機種,不也各有粉絲團和批評者嗎?我曾和國外的rebreather社群分享過慶發號的照片,反應也和上述差不多!有個老外甚至很冷諷的說 : No pain,No gain! 看了有點火大,我有給它嗆回去 :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阿豆仔懂CCR,阮台灣郎也有能力研製Rebreather!!

安全性 : 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但是,你如何來界定安全性?
在台灣,Rebreather使用者少之又少,相關產業根本不存在,更不用提什麼規範和測試標準;現今公認rebreather的測試規範是CE EN14143,如果慶發號要拿去進行CE測試,陳教練大概要賣田賣地才行吧?況且,很多正式公開銷售的機種,其實不並具備CE認証資格哦!!(KISS也沒有!)

根據筆者自己的觀察,近二三年來,國內漸漸已有更多人開始注意到rebreatehr這個領域,甚至已經有人採取行動,成為rebreather的用戶,仔細比較國外的廠製機種,就會發現我們缺乏的是相關產業的基礎know how、資金以及研發人力的投入,真的不要小看我們自己!

我個人對慶發號的看法 : 

在稍微理解電子控制循環水肺(eCCR)的運作後,我開始幻想要另一部重量輕、深度不用大(-20m以內),可以fun diving,而且讓我能充份練習手動控制的mCCR,經過網路上的幻想功課後,我發現ISC Megalodon迷你版的COPIS Stripped mCCR是我理想的目標,它不含電磁閥,想要的時侯也可以再加裝,恆定量供氧,HUD與PO2顯示器一應俱全,讓我可以充份練習如何手動駕馭一部CCR!

不過,看到它的報價後....算了,再說

仔細研究慶發號的架構與設計後,我想要配上自己想要的BC氣囊、迴路管、對應氣囊和BOV什麼的,再花俏一點連Shearwater的減壓電腦表兼副控PO2顯示器,甚至連HUD都給它裝上去!!
十足當年海軍陽字號的復刻版吔~~

我發現我根本就不必捨近求遠了!!

Author : CCRBase@tw by trimixman,20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